
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哈爾濱賽區落幕 吉林省代表隊取得好成績
11月26日,“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來2017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東北賽區復賽在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落下帷幕。來自黑、吉、遼三省共50支參賽隊伍,150名參賽選手角逐4個單元(未來教育、未來出行、風能利用和火星探索)的決賽參賽權。代表吉林省參賽的吉林大學和長春理工大學的4支隊伍參加了未來教育單元的比賽。經過一天緊張、激烈的比賽,來自吉林大學的“坦克部隊”參賽隊選手獲得了該單元的冠軍,將代表東三省參加12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總決賽。
本次大賽由中國科協普及部和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主辦,韓國三星公司獨家贊助,在全國設15個分賽區,東北賽區由黑龍江科學技術館承辦。進入復賽的50支大學生和中學生隊伍是從黑、吉、遼三省的數百支初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他們代表了三省參賽隊伍的最高水平。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包括吉林大學代表隊在內的4個單元的冠軍隊伍勝利晉級決賽。
按照吉林省科協的要求,吉林省科技館負責本次大賽吉林省代表隊的組建工作,這也是省科技館首次參加該項賽事。在時間緊、任務重,缺少經驗的情況下,省科技館組成精干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大賽的意義,深入省內多個高校和中學進行廣泛動員,在較短時間內組成了182支隊伍參加了初賽。經過初賽的篩選,包括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在內的4支隊伍進入了復賽環節,參加了在黑龍江科學技術館舉辦的復賽。
今年的大賽主要分為創意作品和科普實驗兩個單元,題目均來自生產生活實踐,極具科技創新和科學實驗特征,其中科普實驗單元風能利用和火星探索命題充分發揮科技館教育的特色,加強了館校合作。在初賽中科技館把賽事送進校園課堂,進行賽事推廣開展教育活動,為學生們帶來了沉浸式的科技教育模式,推動了大賽活動的常態化開展。而創意作品單元的未來教育和未來出行單元則充分地強調了對參賽選手創新能力的要求。參賽隊伍需要集中智慧、放眼未來,在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意設計,所開發的作品更多地體現在了實際應用方面,為解決生產、運輸、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因此,大賽在各級學校、在廣大青少年中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好方式,預計下一屆的參賽熱情會更高。大賽無疑是培養和發現青少年創新人才的平臺。
外聯部 莊沖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